深度策划殷跃辉冷冻消融术中膈神经损
膈神经损伤(PNI)是房颤冷冻消融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据多中心临床研究报道,其发生率接近10%,通常发生于右上肺静脉(RSPV)的冷冻消融过程中,亦可发生在右下肺静脉(RIPV)的冷冻消融过程中。虽然冷冻消融导致的PNI多为一过性,但其发生率高,仍有少数病例出现长期、甚至永久性的膈肌麻痹。故而,本文特针对PNI的预测和预防,做简要叙述。
一.膈神经的解剖膈神经起源于第3~5颈神经前支,经胸廓上缘进入胸腔(图1)。
图1.HoSY,etal.CircArrhythmElectrophysiol.;5:-.
右侧膈神经沿右头臂静脉垂直下行并分布于上腔静脉(SVC)的右前侧缘,在SVC与右心房交界处转向后方,经RSPV-左心房(LA)交界处贴心包右侧缘和肺门前方下行,分布于右侧膈肌。组织学检测显示,右侧膈神经与RSPV距离(2.1±0.4mm)较RIPV(3.2±0.9mm)更为接近。因此,PNI更常见于RSPV冷冻消融中。
左侧膈神经沿左侧头臂静脉后方下行,经左心耳前方、左室心包下行分布于左侧膈肌,距左肺静脉距离较远,冷冻球囊消融通常不会导致PNI。
二.PNI的分类根据膈神经受损的不同程度,可将PNI分为膈神经早期受损(earlyPNI)、膈神经损伤(PNI)、膈神经麻痹(PNpalsy),以及膈神经瘫痪(PNparalysis)。膈神经早期受损指在可观测到的膈肌运动异常之前,采用任何方法能检测到的膈神经损伤;PNI指术中出现膈肌运动异常,但在手术结束时能完全恢复;膈神经麻痹指通过胸部X线明确有膈肌麻痹及膈肌抬高,持续时间3个月;膈神经瘫痪指膈神经麻痹时间3个月。
三.PNI发生可能性的预测理论上而言,RSPV与SVC距离越近、肺静脉直径及横截面积越大,发生PNI的可能性越大。通常,术前行肺静脉CT或术中肺静脉造影检查,如测量RSPV直径26mm,则应改为射频消融治疗。
Strker等分析了41例在冷冻消融术中发生PNI患者的肺静脉CT,并与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相匹配的例未发生PNI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发现,RSPV更靠前上方、内径更大、RSPV–SVC距离更近,以及RSPV与LA前侧壁(RSPV-LA)的夹角越大,发生PNI的可能性越大。
进一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RSPV-LA夹角及RSPV面积与PNI相关;当RSPV-LA≥°,预测PNI的敏感性为91%,特异性为85%;当RSPV面积≥mm2,预测PNI的敏感性为88%,特异性为85%。对于RIPV,其面积是PNI的独立预测因子。此外,右侧肺静脉共干的3例患者,无一例外均发生了PNI。
四.膈神经功能监测方法1.膈神经起搏
右侧膈神经起搏是目前术中监测膈神经功能的最常用的方法,通常将起搏电极置于SVC,并以2倍夺获阈值进行膈神经起搏。起搏时必须将电极置于消融水平的上方,采用可控弯的十级电极能获得较好的稳定性,以减少因导管移位导致膈神经失夺获而引起不必要的冷冻中断。起搏的周长可设定在~ms,过长的起搏频率可能延迟发现膈神经麻痹,而过快的起搏频率可出现膈神经疲劳。
在冷冻过程中,禁止使用肌松药物,如果麻醉诱导的过程中使用了肌松药,可待肌松效应逆转后,或应用新斯的明逆转肌松效应后,再进行消融。
2.X线透视
持续/间歇的透视可准确判断膈肌是否运动减弱,但会增加患者及医生的X线暴露。
3.腹部触诊
膈肌起搏时,在右侧肋缘下触诊膈肌运动的强度是最常用的方法,但并不推荐将其作为监测膈肌功能的唯一方式。
4.心腔内超声(ICE)
ICE可持续监测起搏状态下肝脏的运动状态,并间接反映膈肌的收缩。通常将ICE探头置于膈肌水平并指向肝脏,可容易地检测到因膈神经损伤导致的肝脏运动减弱。
5.胎心监测仪
应用体外胎心监测仪的多普勒探头置于右侧肋缘,亦可应用于膈神经功能的检测。当起搏状态下膈肌收缩减弱时,可感知到膈肌运动改变引起的多普勒声音信号改变,为术者及导管室其他工作人员提供PNI的听觉警示。
6.膈肌复合动作电位(CMAP)
膈肌电图可为膈肌功能提供诊断性信息,记录CMAP时,通常使用改良I导联,将右上肢电极置于剑突上方5cm,左上肢电极置于右侧肋缘,两者距离约16cm(图2)。当膈神经起搏时,实时测定CMAP的振幅。对于肥胖患者,因患者平卧时膈肌上移,向头部适当移动电极可能有助于获得更为清晰的信号。对CMAP振幅0.2mv及呼吸运动异常的患者,还可将4级电极置于肝静脉,以提高CMAP的振幅及清晰度。
研究显示,CMAP振幅较基线降低35%可预测和预防PNI,在术中持续监测其振幅的变化。通常情况下,CMAP振幅降低35%后平均55秒(30~秒),触诊才能检测到膈肌损伤。综合已发表的研究数据,在发现CMAP振幅降低35%后立即停止冷冻消融,可成功预防持续和长期PNI。
图2.Kowalski,etal.HeartRhythm;11:-.
五.冷冻消融过程中PNI监测的推荐早期检测PNI并及时中断冷冻消融对预防膈神经麻痹尤为重要。在消融右侧肺静脉时,需要持续膈神经起搏并监测膈神经的功能。因冷冻RIPV时发生PNI的几率更低,因此在消融右侧肺静脉时,建议首先行RIPV冷冻消融,以避免冷冻RSPV时发生PNI后无法继续进行RIPV的冷冻消融。
在冷冻过程中,如果出现PNI的任何征象应立即停止冷冻。因CMAP振幅降低是最早反映PNI的方法,可作为监测膈肌功能的首选,并结合其他1~2项方法。其他方法包括右上腹部触诊膈肌的运动强度、ICE检测肝脏的运动,以及胎心监测仪监测膈肌运动多普勒声音,这将最大程度地降低膈神经损伤发生率。
如果术中发生了PNI,应立即停止冷冻消融,并在消融水平上方持续起搏观察膈肌功能。如果膈肌功能在数分钟内恢复,可调节冷冻球囊使之更靠近前庭部位,再尝试一次冷冻,也可通过调节导丝/导管使远端置于不同的分支,改变球囊与肺静脉的角度后,再次尝试冷冻消融。如果观察一段时间后PNI仍未恢复,可换用射频导管更靠前庭外侧,完成环肺静脉电隔离。
第一作者简介凌智瑜,医学博士,重庆医院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目前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擅长房颤及复杂心律失常的射频导管消融治疗,以及房颤的冷冻球囊消融治疗。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青年基金各1项。近年来以第1作者在Circulation:AE、HeartRhythm等国际著名SCI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审专家,为CatheterizationAndCardiovascularIntervention、ClinicalandExperimentalHypertension等杂志审稿专家。作者授权心在线独家刊登,欢迎转发,谢绝转载,保护版权,违者必究。
相关阅读
方丕华:冷冻球囊消融之阜外经验与器械革新
苏晞:冷冻球囊消融的优势与弱点
刘少稳:冰火真得“相当”吗?从研究不足说起........
夏云龙:房颤消融中结合冷冻球囊和射频方式,可行吗?
心在线专业平台专家打造策划王雪萍┆编辑李国庆┆美编柴明霞┆制版郭文强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白癜风方法白癜风医院乌鲁木齐哪家好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gfangbj.com/sszl/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