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亿元疫苗未冷藏流入18省份专家这是在
最近山东济南的疫苗大案闹得沸沸扬扬,截止到目前,内蒙古、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已破案21起,逮捕6人、刑拘10人,取保5人。但仍令人忧虑的是流入市场的疫苗仍未全面召回,具体的流向和销量尚不明确。你的朋友圈也一定被疫苗刷了屏。这足以见得疫苗的安全性问题已引起公众的高度重视。据调查分析,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因为运输、储存的不当导致疫苗无效。什么是疫苗?打疫苗后患病,都是疫苗引发的吗?到底该不该接种疫苗?下面让我们一一解答。
什么是疫苗
疫苗是用各类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一百零二条:“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明确规定疫苗是药物的一种,其生产、运输、销售、使用均受到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监管。
为什么要注射疫苗
疫苗同其他的化学药品不同的是,它并不单纯是合成的简单化学分子。多数疫苗含有蛋白质或者多肽,少数疫苗中含有细菌的壳聚糖等产物。当病原菌进入体内后,通过这些物质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形成相应的抗体或动员相应的免疫细胞,消灭病原菌。基于这种想法,人类研发了疫苗,用这些可以刺激免疫系统的细菌产物,经过灭活或减活(降低致病活性)处理,让它们先进入人体拉响警报,但不致病,那么就可以避免部分感染疾病的发生。
不接种疫苗更安全?
没有疫苗的日子,是人类健康史上黑暗的一段时间,瘟疫横行,很多流行病致残致死。例如美国总统罗斯福,曾经因为患有小儿麻痹症(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半身瘫痪,逐渐恢复后也落下了终身残疾。而推广糖丸疫苗后,儿童患有小儿麻痹症的人数不断降低,现在很少有儿童患有该病。
疫苗作为药品的一种,具有药品的特性,既具有疗效,也有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概率既让人心疼,又让人无奈。无奈的是,我们目前并没有更好的手段避免这些不良反应,世界上没有百分之百安全的疫苗。但不能因噎废食,接种疫苗利大于弊,是控制流行病的有效手段。
疫苗接种,应该谨慎进行,根据医生或儿童保健医生的建议,必须接种或者接种利大于弊的疫苗,必须接种;没有必要的疫苗,可以暂时不接种。根据美国疾病预防中心的指南推荐(见下图),乙肝病毒疫苗、流感疫苗、轮状病毒疫苗、肺炎疫苗等都是作为推荐疫苗接种的。
预防接种自发明以来,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是目前公认的最成功、最具成本效益的卫生干预措施之一。不可否认,预防接种确实存在风险,而我们不能因为小概率的风险,就忽视预防接种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巨大健康收益。
山东疫苗经销商被查
3月11日,山东省济南市公安局食品药品与环境犯罪侦查支队透露,年以来,庞某卫与其医科学校毕业的女儿孙某,从上线疫苗批发企业人员及其他非法经营者处非法购进25种儿童、成人用二类疫苗,未经严格冷链存储运输销往全国18个省市,涉案金额达5.7亿元。
目前,庞某卫母女因涉嫌非法经营罪已被公安机关移送检察机关起诉,案件尚未开庭审理。
疫苗未经冷链运输,专家称:这是在杀人
“这是在杀人!”北京大学医学部免疫学系副主任、教授王月丹评论称,接种未经2℃-8℃存储冷链运输的疫苗,首要风险是无效免疫。例如狂犬病这类致命性传染病,接种者免疫无效会感染发病死亡。
王月丹建议,此案所涉及疫苗批发企业及疾控、接种部门等,应追究其相关责任并向公众公开;同时追查所有疫苗流向,找到每一位接种这些疫苗的受害者,为受害者补种疫苗并赔偿。
疫苗存在过期、变质的风险
据济南警方介绍,庞某卫所贩卖疫苗虽然是正规疫苗生产厂家生产的,但其未按规定进行冷链存储和运输,部分属于临期疫苗,流通过程中存在过期、变质的风险。
此次问题疫苗名单
接种疫苗的误区
误区之一:《疫苗之殇》中,伤残孩子与接种疫苗有明确因果关系
较真:说法错误。这篇报道的写作手法,很容易让人把每个孩子的伤残与接种疫苗联系起来,但报道并没有提供医学方面两者有联系的证据。实际上,除去疫苗本身的异常反应、质量事故、接种事故外,孩子在接种疫苗后产生伤残、死亡等严重后果,也可能是一种巧合,即“偶合症”。据官方数据,年全国有例接种后死亡病例,偶合症占了例。
误区之二:每年超过个孩子患上各种疫苗后遗症,留下终身残疾
较真:数字过于夸张。“每年超过个”这个数字来自年《疫苗之殇》最初报道里的估算,但这个数字并不准确。根据中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信息管理系统(AEFI),年报告的后遗症数量为63例,年为46例,年为40例,年为72例。
误区之三:打了未冷藏的疫苗,会有生命危险
较真:说法存在误导。问题疫苗全部未经冷藏就被销售,是这次事件的焦点。但注射过期疫苗本身不会带来风险,世卫组织最新的一份说明指出:“疫苗应该正确储存和管理,否则将失去效力或降低效力。但必须注意的是,不正确储存或过期的疫苗几乎不会引起毒性反应,因此在本事件中,疫苗安全风险非常低。儿童面临的风险在于缺乏对疾病的预防能力,这也是接种疫苗的目的。”
美国疾控中心的一份文件也显示,“疫苗的存储超过推荐的温度”带来的问题是:会降低其效力,本来该有的保护作用失效。如被犬只咬了应该打狂犬疫苗,失效了就会造成危险。世界卫生组织乙肝疫苗立场文件甚至提到:乙肝疫苗在45度环境放置1周或37度环境1个月,其免疫原性(即效果)和免疫反应性(即安全性)均未发生改变。
误区之四:接种产生不良反应,都是因为疫苗有问题
较真:说法错误。合格疫苗规范接种也会产生接种不良反应,包括一般反应,异常反应,前面提到的偶合症,以及极少的心因性反应。问题疫苗,以及接种不规范等造成的不良反应,属接种事故。年的AEFI监测数据显示,全国接种事故总共18例,疫苗质量事故0例。
误区之五:二类疫苗不安全,不要打
较真:说法错误。二类疫苗即自费疫苗,销售管理上不如一类疫苗完善,但出现的问题也只是未经冷藏而失效。但不去的打的话就等于失去了这些疫苗的保护。我国的一些二类疫苗在其他国家是要求接种,并且是免费接种的,比如说水痘疫苗、肺炎疫苗等,在美国就属于“一类疫苗”的范围。
误区之六:脊灰减毒活疫苗不该打
较真:说法有一定道理。减毒活疫苗是通过减少病原体的毒力,但仍保持它存活的疫苗。目前能够确认为疫苗所致严重不良反应的,就是脊灰减毒活疫苗导致的类似小儿麻痹症的肢体瘫痪,发生率极低,约1/25万。但一旦发生,患者的肢体瘫痪几乎是终生的。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使用“灭活疫苗”,目前成本比较高,但可以自费去打。
误区之七:国产疫苗技术落后,用不得
较真:错误。两年前,果壳网的一篇文章《疫苗:国产vs进口,哪个更好?》,对国内市场上12种既有国产又有进口的疫苗进行了性能对比——防病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显示,某些种类的国产疫苗在性能上略逊于进口疫苗,但对大部分疫苗来说国产与进口的性能不相上下。若从性能与价格综合来看,国产疫苗的性价比通常都高于进口疫苗。
但是在具体生产工艺上,国产疫苗确实和进口疫苗存在差距。比如目前国家免疫规划应用的很多疫苗属于传统疫苗品种,采用减活(将病毒的致病力减弱,做成活的脊灰疫苗病毒)工艺,而国外上市的很多疫苗则是灭活(将病毒灭活后做成疫苗)工艺的新型疫苗。这其实是因为,我国是疫苗消费大国,国家财政不足以支持高成本新型疫苗的免费接种。
以上内容来源于中央电视台、京华时报、新浪科技、财经网、腾讯网,版权属于原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及您的朋友有用,请转发到您的朋友圈!
:这里有汪洋一般的成长资讯,每天更新最权威成长资讯,中国最受家长北京治疗白癜风最权威的医院2018治疗白癜风最好的药哪里能买到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gfangbj.com/sszy/1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