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考复习一二单元高频考点及易错点
分享是一种美德,请你分享到
朋友圈
第一单元
课题1
?必考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试题中常见的化学变化:燃烧、酿造、发酵、生锈、霉变、光合作用等
试题中常见的物理变化:形状、质量、状态、体积、颜色、熔沸点、密度等
强调:不能说爆炸就一定是化学变化。
例:关于课本上,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的实验现象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火星四射
B.产生大量热
C.生产黑色固体
D.剧烈燃烧
?必考二:变化和性质的区别
物理性质:直接观察(如颜色,气味)或通过物理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熔点,沸点)。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的。可燃性、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等、腐蚀性
课题2
?必考一:蜡烛燃烧实验的探究
1.蜡烛火焰外焰温度最高
2.蜡烛燃烧时产生的“黑烟”是: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炭黑
3.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汽冷凝得到的固体小颗粒
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小烧杯内壁会出现小水珠
例: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对于石蜡燃烧时的实验现象,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蜡烛是无色、无味、半透明的固体,质软,难溶于水
B.蜡烛的密度比水大,所以放入水中会沉入水底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有明亮火焰,稍有黑烟放出
D.蜡烛燃烧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课题3
?必考一:常见仪器的名称、用途和注意事项
1.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玻璃仪器)、蒸发皿、坩埚、燃烧匙
2.可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有:烧杯、烧瓶、锥形瓶
3.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漏斗等
4.试管、酒精灯、量筒、胶头滴管的使用注意事项
例:下列实验仪器,能够受热或者在加热过程中可以用到的是()
①试管②量筒③烧杯④酒精灯⑤胶头滴管⑥蒸发皿
A.①②④⑥B.①③④⑥C.②③⑤D.①②③⑤
?必考二:化学药品的取用原则
1.三不原则:不摸、不凑近闻、不品尝
2.节约原则:最少用量原则
3.一要三不要原则:一要放在指定的容器内,不要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要带出实验室。
?必考三:固体药品的取用
1.取用块状或颗粒状药品原则:一横、二放、三慢竖
2.取用固体粉末原则:一斜、二送、三直立
例:下列药品应用药匙取用的是()
A.酒精
B.稀盐酸
C.植物油
D.食盐
?必考四:液体药品的取用
1.取用液体药品原则:一倒、二向、三紧挨
2.胶头滴管的使用---试管正上方1CM处,不要伸进试管内
3量筒的读数---读数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仰视和俯视的区别
例: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必考五: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原则:外焰加热、灯帽熄灭,酒精容量不少于1/4,不高于2/3
2.固体加热:试管口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3.液体加热: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45°角,不能朝有人的方向
例:以下跟酒精灯有关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必考六:关于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如图
将导管一段浸入水中,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一会儿,导管口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不漏气。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一节空气
?必考一:认识空气的组成
1.最早由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定量得出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①先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把剩余容积划分5等份
②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③在燃烧匙放入红磷,点燃,立即伸入瓶中并盖紧瓶塞
④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①放出大量白烟,大量热,生成白色固体
②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水流入集气瓶,约上升到刻度“1”处
①红磷要过量
②装置要密封
③弹簧夹要夹紧胶皮管
④点燃红磷后伸入集气瓶中速度要快
⑤要待集气瓶的温度达到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不能过早打开
能用木炭、硫磺来代替红磷吗?
例: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采用了下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25mL空气,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在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观察密闭系统内空气体积变化。
(1)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_________
(2)写出该实验过程中玻璃管内的现象为___________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3)小强实验操作均正确,测得实验结果如下:
:该实验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________
:小红同学实验误差较大,请你帮她分析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_______________(请写出其中一条)。
?必考二:空气的成分
1.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2.各成分的性质
氮气:不活泼、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用途:作保护气,制造化肥、合成染料、炸药的重要原料,液氮用作冷冻剂。
氧气:活泼、不燃烧,支持燃烧。用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稀有气体:不活泼,基本不和其他物质反应,别称惰性气体。用途:制电光源,医疗麻醉(氙气),探空气球(氦气)。
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富氧空气可用于潜水、医疗急救
B.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
C.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
D.稀有气体充入灯泡中可使其耐用
答案:B(误区)
?必考三: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1.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冰水混合物
2.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海水、矿泉水
考试中常见的混淆名称:纯水、液氧、液氮、冰水混合物、酒、洁净的空气
例:下列关于混合物和纯净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冰和冰混合后为混合物
B.食盐水是纯净物
C.氮气和液氮混合后为纯净物
D.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答案:C
?必考四:保护空气
1.空气污染物:烟尘和有害气体(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主要是形成雾霾和酸雨,这些污染物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
2.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而是“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第二节氧气
?必考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1.标准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2.液氧是淡蓝色液体,固氧是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例:下列关于氧气物理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B.氧气不溶于水
C.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D.液态氧是淡蓝色液体
答案:B
?必考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和助燃性
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进瓶中,若木条复燃,证明气体为氧气
3.物质在纯氧中的现象:硫和氧气、铁丝和氧气、磷和氧气
这个考点常见于:选择和填空
?必考三: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1.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多变一
2.氧化反应:有氧参加的反应
剧烈氧化:燃烧(反应剧烈、迅速)
缓慢氧化:钢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作用
3.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它们之间是交叉关系
例:生活中有很多缓慢氧化的实例,下列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牛奶变酸
B.钢铁生锈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D.呼吸作用
答案:C
?必考四:关于氧气实验中的注意:
1.区分光与火焰、烟和雾
2.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的区别:实验现象是指能看到或能感受到物质的变化,如:色、态、味、光、火焰、烟、雾、热等。
切记:描述实验现象常犯的错误是指出生成物,从而错把实验结论当成实验现象。
第三节:制取氧气
?必考一:实验室制取氧气
1.药品:高锰酸钾(暗紫色)
2.反应原理: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反应装置:固固加热型
4.实验的注意事项: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药品粉末进入导气管,堵塞导气管
5.收集装置:排水法(难溶于水)、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
6.实验步骤:查、装、定、准、点、收、离、熄
7.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木条复燃,气体为氧气
8.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复燃,氧气收集满
例: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通过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装置试管中蓬松的棉花团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束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的目的是防止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当实验结束时,发现试管炸裂了,请分析引起试管破裂的三个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必考二: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1.药品: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2.反应原理: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
3.反应装置:固液常温型
4.实验注意事项:
分液漏斗这里是起控制实验进度的作用,用来调节液体滴加的速度
二氧化锰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没变,这样的物质叫催化剂
5.实验装置的选择:
A装置:无法控制实验反应速度和添加药品
B装置:长颈漏斗要深入液面以下,无法控制反应速度,但可以随时添加液体
C装置:最佳选择,可以控制反应速度,随时添加液体
例: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能迅速分解成氧气和水。分液漏斗可以通过调节活塞控制液体滴加速度。甲、乙两位同学要选用下图所示装置,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试回答下列问题:
(1)分液漏斗中应放入的物质是________,锥形瓶中应放入的物质是________。反应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位同学在制取氧气时,都选择A装置作为气体的发生装置,但他们收集气体的装置不同,实验后对比知道,甲收集的气体纯度比乙高,则甲选择________装置收集氧气,乙选择________装置收集氧气。(填字母)
(3)甲同学选择该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同学选择该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A中反应剧烈,据此提出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是________(填序号)。
A.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B.用体积小的锥形瓶
C.加热反应物
?必考三: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1.催化剂不一定都加快反应速度
2.催化剂化学性质不变,但物理性质可能发生改变(熔化)
3.催化剂是针对某特定反应而言,有选择性
4.没有催化剂,并不代表反应不进行
5.同一反应可能有多种催化剂
?必考四:氧气的工业制法
1.原理:分离液态空气
2.贮存:贮存在蓝色钢瓶中
3.工业制氧是物理变化
4.工业生产除了要考虑结果外,还需考虑经济,材料等各方面情况
来!在下面点亮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gfangbj.com/ssfy/6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