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介入治疗食管癌,术前喝水困难

食管癌又叫食道癌,是发生在食道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大多数食管癌患者是因为吞咽困难发现该病的,在我国,食管癌的早期发现率较低,大多患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今天咱们一起学习一下食管癌的介入治疗方式和技巧。

作者: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张旭阳

病例整理:龙口三益医疗介入病例大赛评委组

临床背景信息

在临床上,食管癌患者的吃饭问题是需要首要解决的。

早期发现,且位置适合的患者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放疗治疗进行根治性治疗;

部分不适合手术治疗或术后复发、吻合口狭窄的患者可以通过食道支架、经鼻营养管、经皮胃造瘘等方法维持解决胃肠道营养问题;

部分患者对化疗、放疗较为敏感的,可通过治疗,减轻食道狭窄,从而恢复正常的进食功能。

本科室近年来收治食管癌患者,给予介入治疗,经过大量的临床数据,发现介入治疗在食管癌治疗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病例信息

患者柴某,男,76岁,主因“吞咽困难6个月,加重1个月”入院。该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进食困难,进食后颈部出现噎感,偶有局部胀痛,并未引起重视,病情进行性加重。1个月前,上述症状明显加重,并且出现饮水下咽困难,吞咽后严重的颈部胀痛感,遂由医院行胃镜检查,确诊为“食管癌”,后前医院寻求手术治疗,该院告知不适合手术治疗,其后前来我院姑息治疗。

影像图片

这例病例仅是众多病例之一,食管颈段的肿瘤,一般选取甲状腺下动脉寻找肿瘤供血来源;其他位置血管的选择,这里也分享一些术中食管动脉的造影。

影像所见及诊断

1.食管颈段的肿瘤2.食管癌

病例讨论与分析

入院后给予患者行经皮食管动脉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术中口服造影剂行食道造影,可见肿瘤病灶位于食管颈段,根据解剖特点,选择甲状腺下动脉造影,并确认此血管为肿瘤供血血管。经导管灌注化疗药物(多西他赛0.4g+卡铂mg),并使用明胶海绵颗粒(-um)栓塞肿瘤血管末梢,保留血管主干。

经过3次该治疗后,患者每次复查都见肿瘤不同程度缩小,治疗间期在家中进食状态逐步改善,每次治疗都没有出现任何不适。第三次治疗时,肿瘤已明显缩小,日常可以正常进食,家属发来患者在家中吃烤鸭的照片。

对于患者及家属来说,这种已经无药可救的患者,能够达到这样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还能得到改善,已经是做梦都不敢想象的奇迹了,而介入正是创造了无数这样的奇迹。

转载声明:版权申明文章来源:龙口三益

更多精彩指南:

多种方法处理颅内复杂多发动脉瘤

医院田甜团队-血泡样动脉瘤

经桡动脉途径行外周介入的安全性与可行性

糖尿病足介入综合诊治临床指南(第4版)

支扩竟然能变成这个样子,快来学学火眼金睛!

完全植入式输液港上海专家共识

影像学引导肺癌冷冻消融治疗专家共识版

门静脉血栓TIPS及局部溶栓治疗

CT、MRI、超声,谁更适合引导微创介入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gfangbj.com/ssfy/527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