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中国女作家将遗体冷冻,期待50年后
津澧地区新媒体知名品牌
热文.美食.交友.托管.推广.活动.运营.
合作:-/
妈妈,你沉睡在大地零下多度的低温里。再见面,最短也是50年以后。虽然这是科学家给出的预言,预言也有可能落空,实验也可能失败。但,总还有希望不是吗?妈妈,我们最后一刻也没有放弃,不是吗?”
——这是一名女孩在母亲去世之后深情而奇特的表白
1
杜虹(左)
死亡
开始复活的第一步
年5月30日下午5时许,61岁的胰腺癌患者杜虹躺在病床上,已进入弥留阶段。
隔壁房间,两名来自美国的外科医生已经等待了8个小时,事实上,他们从5月19日开始就在为这一刻待命了。
下午5时40分,杜虹平静地离开了人世。两名美国医生第一时间向杜虹体内注射了抗凝剂、抗菌药物、抗血栓药物,防止血液凝固,并用特制设备按压心脏,保证血液继续循环。
随后,杜虹的遗体被放入装有冰块的木质棺材中,迅速转移到手术地点,耗时约1小时。接下来是灌流,由于人体细胞中含有大量水分,冰冻过程中水分凝固会形成冰晶,极易刺破细胞,造成巨大伤害,所以冰冻技术的要点是使用冰点更低、不容易结晶的保护液代替水分,达到脱水的效果。
美国医生首先用稀释过的保护液,逐步替换遗体中残留的血液。随后,使用仪器打开遗体颈部的总动脉和总静脉,形成一个液体输入的回路,输入保护液,随后开始重头戏——替换头部残留的血液。
替换过程比较漫长,医生会逐步加大保护液的浓度,从动脉输进头部。当人体内保护液浓度达到遗体保存要求后,继续监测静脉输出液体中保护液的浓度,当输出液体的保护液浓度与输入浓度一致时,表示头部水分已完全被替代。
灌流超过4个小时,整个过程需要在冰冻低温接近0摄氏度的情况下完成。此后需要将遗体进一步降温。工作人员使用-60℃的干冰对遗体逐步降温,最终将遗体保存在一个-40℃左右的冰棺当中。至此,遗体冰冻的初步流程完成。
接下来,杜虹的遗体会在冰冻状态下被送到位于美国洛杉矶的Alcor总部(全球最大的冷冻人体研究机构之一)。遗体头部将被分离保存在-℃的液氮环境特殊容器中。
在此后的漫长岁月中,工作人员将按期添加液氮,保证杜虹的头部长期保存。按Alcor科学家的乐观估计,50年后的科学技术也许就能让杜虹解冻头部、再造身体,也就是——复活。
玩笑
“我也把身体冷冻起来吧”
杜虹,重庆市知名儿童文学作家,今年5月30日去世,享年61岁。
年底,医院做过一次全面体检,报告显示一切正常。然而仅10个月后,去年10月她因胃痛医院检查,彩超结果显示“胰腺占位”。
医院的,是她28岁的女儿张思遥。“医生看了报告单后,表示想和我单独谈谈。”张思遥说,当时母亲就是不答应,坚持要求知晓病情,医院吵了一架,最终是张思遥妥协了。
“胰腺癌三期,医院看看有没有手术的可能吧。”医生最后这样说。张思遥悄悄地上网查询,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会以极快速度夺走生命。
此后,张思遥陪母亲医院,得到的回答基本一致:肿瘤包住了主要血管,杜虹的情况并不适合手术。仅有的一家医院,连1%的成功率也不敢保证。
最终,杜虹放弃了手术,选择了放化疗。去年12月到今年3月初,杜虹的病情还算稳定,平时有空还能在家练练书法,和女儿一起逛逛花市。春节期间病情好转,杜虹还和女儿一起到女婿鲁辰的家乡深圳过年。
3月中旬,杜虹的状况急转直下,检查显示到了终末期。张思遥为此常常偷偷的哭,“反而母亲比我淡定了许多。”张思遥说,治疗期间,网上一则新闻引起了母亲的兴趣:一对泰国夫妇因无法挽救患脑瘤的女儿,把女儿送到美国一科研机构冷冻,期望未来科学发达时再将女儿解冻治疗。
“母亲当时曾半开玩笑的说,我也把身体冷冻起来吧。”
冰冻
她是中国第一人
母亲当时也许只是开了个玩笑,但女儿不这么想。今年5月初,张思遥郑重其事的把帮母亲冰冻身体的想法告诉了丈夫鲁辰。
“我当时听到妻子说的话,真是惊呆了。”鲁辰说,出于安抚妻子的情绪,他决定尝试一下,没想到真的在网上找到国内一家声称可以做人体冰冻的公司,他甚至还和负责人见了面。
对方告诉鲁辰,这项研究已经停止了,况且,要完成人体冰冻至少需要上亿元的资产。
“我们只是普通工薪阶层,如果需要这么高的费用,只能作罢。”结果让鲁辰有些灰心,但他没有放弃。通过几名网络志愿者以及在美国的同学,他辗转联系到了美国一个专门从事人体冰冻研究的科研机构——Alcor。
“联系了几次,我们认为,对方给我们的信息是可信的。”鲁辰说。
“人的死亡并非瞬间完成。”中国农业科学院动物基因工程在读博士魏景亮,是帮助鲁辰夫妇的志愿者之一。
魏景亮告诉重庆晚报记者,从生物学原理上说,在医生宣布患者死亡的第一时间,用科学手段让患者进入“医学稳定”状态,随后再采取一系列方法进行冷冻保存,可以最大限度让人体在有限受损的状态下进入冷冻状态。
“我们相信,冷冻人体在科学水平达到一定的水准之后解冻,是一种希望。”
由于所学专业,魏景亮4年前开始 在国内,没有专门的机构对此进行研究, 魏景亮称,据他了解,杜虹目前是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全国首例参与人体冷冻保存以期望“复活”的案例。即使在亚洲,也仅有今年2月份媒体报道的泰国小女孩冰冻头部的案例,应属于亚洲第二例。
《三体》作者刘慈欣:对女作家杜虹选择冷冻遗体充满敬意
刘慈欣:我是写科幻小说。写科幻小说的科幻逻辑,跟作为自然科学的医学逻辑,不是一回事。坦白说,虽然我不是生物学家或者医学家,但是以我的知识,我认为,这个冷冻手术未来能将人“复活”,存在着巨大的技术障碍。况且杜虹女士还只是冷冻了头部。比如说,且不管冷冻对细胞深层结构的破坏,将来“复活”手术,对克隆技术也有相当高的要求。但是不管怎样,我对杜虹女士敢于这样选择,我是充满敬意的。她能在自己的生命结束以后,还能用自己的“身体”去向科学的未来探索。这是很有勇气的行为。我真诚希望,50年以后,人类的科学技术真的能达到她所希望的那一步。我也非常期待,50年以后她真的“复活”了。我深深祝愿她,同时期待届时我还能活着见证那一刻
花75万冷冻大脑专家称再复活难度大
医生解释说,无论对组织、细胞,还是对器官,低温保存,是要降低它们的代谢,以及所需要的能量。这样,处于体外无氧状态的细胞或器官,基本不需要能量,但依靠保存液中供给的微少能量,也能保存基本的活性,以待在合适的时机“重建生命”。
但再小的冰晶,对细胞和组织也会产生伤害。这位医生认为,在-摄氏度低温环境下保存一个器官,其所需的保存液,还要拥有很关键的防止结冰功能。在临床器官移植领域,一个肾脏体外保存的标准时间是24小时以内,一个肝脏是12小时以内最佳。保存杜虹头颅的保存液究竟是何配方,他说,“难以想象和分析”。
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贾旺说,在目前的医学技术支持下,神经被低温冷冻50年,复苏的可能性是有的。
不过,冻存的神经组织即使恢复了活性,能否移植到另外一个身体上,并产生新的生命,还要跨过脊髓链接,中枢神经再生等多重艰巨的挑战……
美学者死后尸体紧急冷冻待科技发达时重还魂
年7月,美国人体冷藏法专家埃廷格(RobertEttinger)已经过世,也可能只是在假死的状态。这名92岁的美国科学教师与科幻作家年7月23日在底特律附近家中去世时,他的身体被急速冷冻,存放在大量的液态氮内。
埃廷格是争议性人体冷藏法理论与实践的先锋,这样的“终点”,或者是“起点”,很适合他。
他的遗体被放在多名男女旁边,他们跟埃廷格一样,相信可以重生。他们冷冻在摄氏零下度的实验室,他们在等待医学科技进步的那天还魂,无论是30年、50年或年后,可以退冰复活过来并恢复健康,而且无论什么死因都能治愈。
埃廷格相信,这是不死处方,是自古以来人类就在寻找的神丹灵药。他在垂死前提到,“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长生不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gfangbj.com/sszl/6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