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辨率达2Aring的核糖体冷冻电
撰文
Leon
责编
雪月
核糖体是多肽合成的场所,科学家们常将其作为模型研究RNA结构和RNA-蛋白相互作用。核糖体也是许多小分子药物如抗生素的作用靶点。已有的核糖体晶体结构的分辨率不高(约3?),阻碍了相关药物的研发进展。随着技术的进步,高分辨率冷冻电镜正在挑战X射线晶体学在结构生物学的传统地位(详情请见BioArt报道:Cryo-EM实现1.25?分辨率,可视化单个原子以及化学修饰
被Nature翻牌的bioRxiv:cryo-EM分辨率发展到原子级别)。
年6月26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JamieCate课题组在bioRxiv上传了题为StructureoftheBacterialRibosomeat2?Resolution的论文,用冷冻电镜(cryo-EM)解析了大肠杆菌70S核糖体的结构,整体分辨率达到2?,局部分辨率可至1.8?。高分辨率的结构信息让研究者可以精确地描述核糖体与RNA之间、核糖体亚基之间以及核糖体与抗生素巴龙霉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此外,实验人员鉴定出了所有RNA和蛋白上的化学修饰,包括未被报道过的两种核糖体蛋白骨架上的翻译后修饰。
在核糖体蛋白uL16的82位甲硫氨酸和83位甘氨酸之间,研究者发现了硫代酰胺(thioamide)修饰。这是迄今为止第二次在蛋白里发现这种化学修饰。硫羰基与典型的肽羰基相比,键长仅差了约0.4?而几何结构不变,这在低分辨率的结构模型中是很难被识别出来的。而在2?的分辨率下,电势差更为明显,从而可以被分辨出来(图1)。结合质谱(LC-MS/MS)数据,实验者确认了这种修饰的存在。然而,这种修饰的生理功能以及形成的分子机制仍然未知。
图1.uL16上存在硫代酰胺修饰。左:M82和G83之间的硫代酰胺,紫色的为23SrRNA。右:LC-MS/MS结果印证了O被S所取代。除了多肽骨架上的硫代酰胺修饰,研究人员还在核糖体的30S亚基上发现了核糖体蛋白上唯一的异肽键(isopeptidebond),即位于uS11核糖体蛋白第位的异天冬氨酸(isoAsp)(图2)。isoAsp常被认为是蛋白质损伤的标志,其生物学意义尚不明确。
图2.uS11蛋白位的isoAsp(黄色)与包围在旁边的16SrRNA(淡紫色)除了蛋白上的化学修饰,高分辨率的结构信息使得实验者可以鉴定出多种rRNA上的修饰,包括16SrRNA上的m7G和m62A。这些化学修饰与链霉素和新霉素的抗性直接相关。最后,实验人员分析了巴龙霉素与核糖体30S亚基之间的相互作用(图3)。
图3.左:在不同的结构中巴龙霉素的构象也略微不同,粉红色的为本文章的结构,淡紫色的为16SrRNA。右:IV环与附近的氨基酸残基、16SrRNA和溶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总而言之,这些化学修饰的发现,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核糖体结构与功能的了解。高分辨率下,抗生素的结合模式、蛋白质-RNA相互作用和溶剂分子的位置都一目了然。这项研究也将促进冷冻电镜数据处理和分析工具的进一步发展。
原文链接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gfangbj.com/ssxg/4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