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护冷空气接踵而至,如何避免雨雪冰冻
最近冷空气一股接一股,气温呈跳水式下降,尤其南方省份,一天入秋两天入冬,一周内走完了四季更迭。每逢气温骤变,受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农业种植,遥想08年的冬季雨雪灾害,农林行业损失惨重。
不过,对于农业来说,冰雪灾害通常只会造成一季作物的影响,在资金和设备充足的情况下,短期内就可以恢复,而林业生产周期较长,灾后重建并恢复到灾前水平需要很长的时间。
年的雨雪冰冻灾害给多个省份的森林苗木资源造成巨大损失,不仅森林覆盖率下降,林分质量也明显下降,苗木数量和质量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
其中,森林资源部分,竹林受灾程度较为严重;杉木林受灾面积大,但以轻度灾害为主;针阔混交林和其他阔叶林的中幼龄林灾害面积较大为轻度,而近成过熟林中度灾害面积较大,其中麻疯树、桉树和杨树所占比重较大……
同时,调查发现许多地方并未按照“适地适树适种源”的科学原则选择造林树种,片面追求营造经济价值高的速生树种,如在海拔m以上迎风面仍营造大面积的杉木纯林等等。
造林时如何避免雨雪冰冻灾害对树木造成影响?
合理的树种选择
研究表明,植物的枝条强度越大,其可承载的冰凌和积雪量就越大,则越有利于其在雨雪灾害天气中生存,枝条物质含量在反映植物抗雨雪冰冻胁迫能力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其次,比叶面积大小也可指示植物的抗雨雪冰冻灾害能力。比叶面积越小,单位质量叶面积越小,其所承载的冰凌和雨雪量越少,其下枝条所受到的胁迫也就越小。此外,树皮厚度是反映植物抗冻性能力的重要指标,树皮越厚,越能保护其内部的韧皮部细胞运输水分和营养,从而抵御寒冷低温的侵害。
有实验证明,青冈属常绿物种的叶片对较低温度有较好的忍受力,不会在低温状态下过快的死亡,例如乔木中的云山青冈、赤皮青冈和木荷等抵抗雨雪冰冻灾害的能力较高;而在灌木和小乔木中,赤楠、短梗冬青和大叶冬青等在低温雨雪天气中更具有存活优势……
因此,在造林上要超前按照适地适树、科学合理选择和配置造林树种做好规划设计,并且重视选用乡土树种,充分掌握乡土树种的适地性。
合理的栽植配置
首先,进行合理的树种混交搭配,避免纯林营造。营造混交林要做到针阔、乔灌、落叶常绿的有机搭配,这样不仅能提高防雪冻灾害的功能,还能有效提高防病虫害、防火功能。
其次,要强调栽植点的配置方式,提倡采用三角形或梅花型方式,使林木形成较均匀树冠。在以往的灾害中,林缘、沟边等边际林木倒伏或腰折主因就是树木偏冠,雪压承载力不匀所至。同时还要大力提倡营造异龄复层林,提高林分稳定性。
合理的栽植密度
合理的林分密度,既能提高林分生产力,也能有效防灾。林分初植密度过大,虽可提前郁闭,但树势弱、木质化程度低,冠、径、根系生长比例失调,因而抗灾能力也比较差。一般立地条件好,初植密度较小,反之初植密度应较大。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gfangbj.com/ssxg/1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