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心内科完成30例房颤冷
房颤是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据估计在总人口中约有1%患有房颤,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而增高。据推算,我们国家至少有万房颤患者。房颤有多方面的危害:影响生活的质量、形成系统性血栓的可能增加、加重心衰、最终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维持窦性心律仍然是房颤治疗的最佳目标。药物治疗无法根治房颤,也不能预防其发生,长期效果不佳。目前主要的非药物治疗手段是导管射频消融和冷冻球囊消融。
冷冻球囊消融术为房颤消融领域的一项创新技术,为临床提供了新的消融能源和方法,传统的冷盐水灌注射频消融手术耗时长,术中需输注大量生理盐水,对年纪较大患者的心肺功能造成隐患,并且射频消融过程中的烧灼感及疼痛会给病人带来痛苦。与之相比较,冷冻球囊手术时间显著缩短,术中无需输注大量盐水,患者无传统手术时常见的疼痛,因而具有更安全、简便、有效、复发率低、患者耐受性好等优势。
冷冻球囊的介绍
1冷冻球囊工作原理:
通过液态制冷剂(临床常用N2O)的吸热蒸发,带走组织的热量,使得消融部位温度降低,异常电生理的细胞组织遭到破坏,从而减除心律失常的风险。冷冻球囊消融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易学的肺静脉隔离方法,具体工作系统、操作方法如示意图:
冷冻球囊工作模式图
冷冻球囊肺静脉隔离过程
2冷冻球囊治疗房颤的适应症:
①冷冻球囊治疗阵发性房颤
研究表明,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尤其是没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房颤,其主要发生机制来自肺静脉肌袖的快速电激动的触发,通过外科或导管消融的方法隔离肺静脉与心房的解剖连接或电连接(传导)关系能达到根治的目的,传统射频消融隔离肺静脉和冷冻消融隔离肺静脉示意图如下:
①冷冻球囊治疗持续性房颤
持续性房颤的患者,由于心房基质的改变多比较明显,单纯肺静脉隔离的效果不甚理想,所以对于持续性房颤和长程持续性房颤的患者,许多专家学者在探索不同的消融模式。包括单纯肺静脉隔离(PVI)消融、PVI+心房辅助线、PVI+心房复杂碎裂电位(CFAE)消融和PVI+神经节消融等。但目前各种术式的疗效尚无明显差别。年的一项荟萃分析纳入了例的持续性房颤患者,行PVI+CFAE消融或LALA(Leftatriallinearablation,左房线性消融)与单纯行PVI消融进行对比。结果显示,PVI+CFAE或PVI+LALA与单纯行PVI的治疗效果相似,并没有明显的获益。目前对于持续性房颤消融的最佳策略不明,有待更多的研究证实。年美国心律学会(HRS)专家共识在对房颤的治疗建议PVI对于持续性房颤仍然是基石。
国内外研究表明,持续性房颤运用冷冻消融和射频消融,成功率相似,另外,模型试验证明冷冻球囊消融除了对肺静脉隔离有效,对不同的部位如(心房底部、左心耳交界处)都可以通过贴合的方法达到透壁损伤。另有研究纳入76例持续房颤患者二代球囊的研究中,结果显示对左房顶部的隔离有88%的患者可以成功的达到左房顶部的隔离效果,研究表明冷冻球囊消融技术不仅能干预肺静脉也能干预肺静脉以外的心房部位。
冷冻消融隔离上腔静脉X影像图
显示上腔静脉电位隔离(星号为上腔静脉电位)
①冷冻球囊治疗房颤伴心衰患者
心房颤动(房颤)和心力衰竭(心衰)都是心内科的常见病,二者常同时存在,互为因果:房颤因心动过速、房室收缩不同步而引起心脏扩大、心衰;而心衰患者由循环血量的增大、心房张力的持续增加及神经激素的释放,导致心房结构重构和电重构,引起房颤的发生,二者同时存在时会显著增加并发症、死亡风险和医疗费用。
与药物治疗相比,导管消融节律控制组患者的死亡率、再次住院和卒中发生率均明显下降,分别降低49%、56%和41%,左心室射血分数平均增加6.8%,生活质量也明显改善。也就是说,对于房颤合并心衰的患者,导管消融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减少再住院,提高窦性心律的维持率,有助于保护患者的心脏功能,并改善房颤合并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
②冷冻球囊联合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
房颤综合管理治疗目前已经发展到更加成熟的阶段,据国内外学术报道,射频消融能够有效干预心房电生理机制,为患者维持窦率,有效提高长期生活质量。近几年,冷冻球囊消融治疗房颤是国际上新的有效的手段,相对于传统的射频消融手术,冷冻消融更安全,操作也相对简单,患者的主观感受更好,又能达到和射频消融相当的效果。左心耳封堵能有效防止左心耳血栓掉落,从血栓来源的源头上防止房颤致残致死类卒中的发生。患者在封堵器完成内皮化后,可以只需服用阿司匹林,即“单抗“药物治疗,免去了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带来的出血风险和高昂的经济负担,也避免了抗凝药物需要经常性监测的麻烦。比如被大多数房颤患者服用的华法林,由于其抗凝效果容易受到食物和其它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不但需要频繁监测INR值,而且面临着很高的出血风险。因此在卒中预防方面,左心耳封堵是抗凝药物治疗的有效代替手段。房颤“一站式”手术是指在同一台手术中先进行消融之后再行左心耳封堵,一方面解决患者心衰问题,同时预防卒中,将卒中和出血风险降到最低。
③冷冻球囊治疗快慢综合征
近20年来,随着导管消融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临床普及,导管消融已成为房颤根治的主要方法,同时也促进了对房颤伴终止长间歇(快-慢综合征)及传统病窦综合征新的认识。
房颤伴“快慢综合征”动态心电图。每次阵发性房颤发作终止后均出现持续时间超过3秒的窦性停搏,有时伴交界性逸搏
阵发性房颤伴快-慢综合征的患者,窦房结功能减退常为继发性改变,是可逆的。鉴于房颤病灶大部分起源于肺静脉,分析房颤始动与终止特点,大多数患者可首选冷冻球囊消融治疗,隔离肺静脉,在根治房颤同时祛除心跳长间歇(缓慢性心律失常),从而避免起搏器植入,这与传统病窦综合征治疗显著不同。同时兼顾消融治疗成功率及部分患者心房肌、窦房结存在结构重构和非肺静脉触发灶,消融治疗后评价窦房结功能,并长期随访。根据随访具体情况,选择二次消融、消融后起搏器植入或起搏器植入术后消融治疗。
医院心内科自年10月10日在心内科郭素峡主任的带领下完成东莞市首例房颤冷冻消融手术后,由于疗效确切、安全有效、患者体验好、手术时间短等诸多优势,越来越多的房颤患者陆陆续来到医院就诊,咨询房颤冷冻消融。近日,家住东莞道滘的邓阿伯,无明显诱因反复心悸、胸闷1年,动态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反复短暂性心房颤动,几经打听得知医院率先在东莞市开展房颤的冷冻消融手术,遂慕名来到心内科郭素峡主任门诊就诊,患者完善心电图,胸片,心脏彩超等心内科专科检查后,郭主任考虑其为阵发房颤,建议其进行冷冻球囊消融,整个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不到一个半小时,邓阿伯术后一天后即可下床活动,恢复良好。
我院心内科自年10月起开展房颤冷冻球囊消融术,至今已开展冷冻球囊消融术30例,手术时长平均为1.5h,术中肺静脉隔离率%,至今还未有并发症的产生,除了阵发性房颤病人,在部分持续性病人身上我们也有应用,且同样取得了不错的疗效,从目前的初步随访数据来看,患者都维持窦性心律,我们相信冷冻球囊消融术会为越来越多的患者解除房颤隐忧,成为根治房颤的又一利器。
由郭素峡主任带领的医院心内科电生理团队常规开展各种快速心律失常(阵发性室上速、房早、房速、房颤、房扑、室早、室速)的射频消融术和各种起搏器植入术(包括单、双腔起搏器、左束支起搏技术、CRT、ICD、CRT/D)等心律失常介入技术,年完成各种心律失常手术余例,在东莞市处于首位,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同时医院也是国家首批房颤中心单位!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gfangbj.com/ssgc/4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