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心剑律冰的研究二代冷冻球囊术
肺静脉电隔离是当前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急性消融终点的主流判断标准,而肺静脉传导恢复是房颤术后复发的主要机制。虽然目前有几项提高肺静脉电隔离成功率的消融策略和技术应用于临床,然而在临床复发的患者中,肺静脉传导恢复现象依然较为普遍。最近,二代球囊得到广泛应用,与常规点对点射频消融技术相比,该技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既往有数项研究评估了点对点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有临床复发症状和无临床复发症状患者肺静脉传导恢复的发生率和特征。而对于二代球囊术后有临床症状和无临床症状复发患者肺静脉传导恢复的发生率和特征的研究鲜有报道。最近,来自日本学者的一项临床研究给我们带来了相关临床数据,结果发表在近期HeartRhythm杂志上,值得我们学习借签。
该研究纳入了二代球囊术后接受二次消融手术的4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其中25例患者有临床复发症状,另外15例患者无临床复发症状。结果显示,所有的支肺静脉在首次冷冻术后平均6个月左右(4~9个月)进行了再评估。总体而言,25例患者中(62.5%)发现有39支肺静脉恢复电传导(24.7%)。恢复电传导的肺静脉包括6支左上肺静脉(LS)(15.8%),7支左下肺静脉(LI)(18.4%),5支右上肺静脉(RS)(12.5%)20支右下肺静脉(RI)(50%)和1支左侧共干肺静脉(LC)(50%)。恢复电传导的肺静脉电位传导平均延迟时间在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分别为[76~]、[82~]、84[66~96]、68[49~73]和ms。有复发临床症状和无复发临床症状两组患者在临床特征、手术结果、肺静脉恢复电传导(25/98vs.14/60,P=0.)和肺静脉电位延迟传导等方面没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中,肺静脉gap最常见的部位是右下肺静脉底部。在5例肺静脉电位恢复传导的致心律失常肺静脉(肺静脉为房颤触发灶)患者中,2例患者出现临床复发,另外3例无临床复发症状。在25例有临床复发症状患者的二次手术中,发现10例患者存在非肺静脉触发灶(房颤触发灶)。
由此可见,在有临床复发症状和无临床复发症状的二代球囊消融术后房颤患者中,其肺静脉恢复传导复发率和特征相似。该研究结果有助于帮助术者制定理想的冷冻能量。
摘自:HeartRhythm,,13:-.编译:丰明俊方任远何斌
▼表1.有临床复发和无临床复发症状患者临床基线特征
▼表2.有临床复发症状和无临床复发症状患者的手术结果
▼表3.二次手术过程中电生理检查结果
▲图1.二次手术过程中,每支肺静脉的评估情况
>>>本文由储慧民心律失常工作室供稿
《书心剑律》门诊新视野and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gfangbj.com/ssfy/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