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心耳封堵术心内科再添房颤治疗新利器
3月6日,我院心内科在院内多学科协作下成功开展一台房颤冷冻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本次手术由我院心内科张成伟主任团队联合麻醉科、超声科、胸外科、放射科、介入手术室共同完成。并医院崔凯军教授指导手术,院内新技术的开展,在切实提高房颤综合治疗技术水平的同时,更为广大心血管病患者特别是心房颤动的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技术服务。
接受该手术的为67岁女性王芳(化名),1年多以前开始出现阵发性心悸不适,诊断为阵发性心房纤颤,4个多月前经食道心脏彩超提示左心耳血栓形成,规律用药后复查食道超声显示左心耳内血栓消失。综合患者情况,我院心内科团队经过讨论及充分与患者沟通后决定予以房颤冷冻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为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前联合麻醉科、超声科、胸外科、重症医学科、放射科、医务科等相关科室一起商讨手术方案、手术流程及术中突发事件应急方案,并医院崔凯军教授指导手术操作,于年3月6日成功开展了手术。
术前多学科讨论
手术过程分冷冻消融和左心耳封堵两部分进行。冷冻消融术:通过穿刺股静脉、房间隔,在三维系统的指导下,放置冷冻消融球囊,进行肺静脉消融。左心耳封堵术:导引系统在猪尾导管的引导下顺利到左心耳后造影,测量左心耳大小、制定封堵策略,将封堵伞精准送到左心耳,由麻醉科张科主任及陈祖琪医生共同麻醉,术中食道超声由华西超声专家朱蔚教授指导我院超声科曾卓华医生完成,术中再次经食道超声评估封堵器位置、形态,在所有参数均符合释放标准后,一次性释放成功,造影示封堵伞封堵完美。整个手术历时3个小时,患者各项体征正常,感觉良好,顺利返回病房。
麻醉科张科主任及陈祖棋医生实施麻醉
华西超声专家朱蔚教授指导我院超声科曾卓华医生完成食道超声
医院崔凯军教授指导我院张成伟主任及贾国渠医生手术操作
术中影像图
术后多团队交流总结
“冷冻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治疗技术,通过微创的方式,既消融了房颤又闭合了房颤病人血栓发生的根源部位左心耳,最大限度的根治房颤,预防房颤血栓栓塞事件。从患者的角度上看,“一站式”治疗方法既减少了需多次治疗的痛苦又降低了中风致残或致死的风险,更消除了患者对长期口服抗凝治疗的依赖性,避免长期口服抗凝药物带来的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经济负担等风险,一次手术解决两方面的难题。
该手术医院领导及行政部门的支持,离不开院内麻醉科、超声科、胸外科、重症医学科、放射科等多学科的协助及保驾护航,离不开心内科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辛勤努力,离不开上级专家教授的指导及帮扶,也离不开患者的理解……,这是一次院级的合作也是院内多学科团队合作,为广大心血管病患者提供了更加优质的医疗技术服务。
在我国,目前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约有万人,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明显的症状就是“心如小鹿乱撞”——心脏跳动频次增快,且不规律。房颤除了引起胸闷、心慌、乏力甚至心衰等症状,约有20%-30%的房颤患者会发生缺血性脑卒中,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脑梗死、脑中风。相比于其它原因导致的卒中,房颤卒中具有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
问
你知道什么是卒中吗?
卒中(即通常所说的“中风”),已成为我国居民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于卒中。我国卒中的死亡人数约占全球卒中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带病生存的卒中患者在我国已高达万,中国已成为卒中终生风险最高和疾病负担最重的国家。
卒中看似陌生,但其实离我们很近。卒中的诱因有很多,如颈动脉疾病、房颤、三高、肥胖、不良生活习惯如抽烟、饮酒等,均需引起重视。
问
房颤跟卒中是什么关系?左心耳封堵如何预防卒中?
造成缺血性卒中的一大原因是“房颤”,房颤导致的卒中,90%是由于左心耳内的血栓引起的。左心耳是长在左心房上的一个“小耳朵”,当房颤发生时,血液容易在心耳内淤滞,形成血栓。血栓一旦脱落,会搭着血液的“顺风车”到全身各处,导致各处的缺血和坏死,其中最常见的是卒中,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是正常人的5倍!
因此,预防卒中已成为房颤患者综合管理策略中的重要内容。“左心耳封堵术”为房颤患者提供了一个远离卒中、改善生活的新选择,可以解决患者需要终身服用抗凝药物的困扰。左心耳封堵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手术时在患者大腿根部进行静脉穿刺,插入导管鞘,于左心耳入口处释放一个外表覆有膜的塞式封堵器,堵住左心耳,消除了房颤时在左心耳内形成血栓的隐患,从而达到预防卒中的目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gfangbj.com/sszl/7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