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胃癌不痛不痒发现就是晚期,常喝一
胃癌是全世界(包括我国在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每年有20多万人新发胃癌,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7.2%,居所有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我国于~年做的抽样调查表明,胃癌的死亡率为25.53/万,每年死亡31.1万人,占癌症总死亡的23.93%,因此,要高度重视胃病的全方位防治。
胃癌多发于什么年龄
胃癌死亡率通常在35岁以下较低,40岁以后迅速上升,多集中在55岁以上,55岁以上的胃癌占胃癌总数的70%。我国胃癌平均死亡年龄男性为61.1岁,女性为62.2岁。近年来青年人胃癌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有报道青年胃癌可占患者的5%。
胃癌的发病年龄符合肿瘤的-般规律,即大多数发生在中年以后,多见于40~60岁,平均年龄约为50岁,仅5%的患者年龄是在30岁以下,而且通常胃癌不痛不痒一发现就已经是晚期了。
以性别而论,胃癌在男性较女性为常见,国外男女胃癌的发病比例不到2:1,而我国胃癌男性患者远较女性患者为多,其比例为(3~4):1。
胃癌的高危人群
●40岁以上有慢性胃病史,或近期出现消化不良。
●家族中有胃癌或其他消化道癌的患者。(既往有胃病史,特别是慢性胃溃疡、胃息肉、萎缩性胃炎、胃切除术10年以上。
●幽门螺杆菌感染。
●出生在胃癌高发区,或曾在高发区长期生活过。
●本人患过其他肿瘤。
●喜高盐饮食(包括腌制品)和熏制食品者,多见于高发区居民。长期酗酒和吸烟者,以及少食新鲜蔬菜者。
●精神受刺激和抑郁者。
胃癌早期的信号,应予重视
(1).上腹部饱胀不适:有一-种说不清的模糊状闷胀感,常无明显诱因,多在安静时出现,活动、精神分散时消失,饮食调节效果欠佳。74%的患者有此症状。
(2).上腹部疼痛:开始为间歇性隐痛,继之逐渐加重且持久。疼痛虽可忍受,但不易缓解或短时间缓解后又出现。
(3)食欲不振、泛酸、嗳气、消化不良:通常找不出诱因,表现为食欲差,继而对自己喜爱的食物也无兴趣,尤其厌恶肉类或油腻食物,更换菜谱后效果仍欠佳,或虽有改善,又出现食欲不振,有时伴泛酸、暧气或消化不良,有这些表现约占68%。因与胃炎、溃疡病症状类似而易被忽视。
(4)大便潜血阳性或黑便:大便潜血阳性,是胃癌较常见症状之在早期胃癌中占50%~65%。
(5)不明原因的乏力,消瘦或进行性贫血:患者常感全身乏力,体重逐渐下降。
(6)原有慢性胃病的疼痛规律发生改变:如以前空腹痛或进食后痛的规律性明显,近期规律性消失,或原来治疗有效的药物现在效果不佳。
(7)早期胃癌的体征:常无明显体征,多数患者仅可有上腹深部压痛或轻度肌张力增强感。
(8)副癌综合征:可先胃癌而出现,主要有:①反复发生的血栓性静脉炎。②黑棘皮病,皮肤色素沉着,尤在两腋。③皮肌炎等。
医生:胃癌不痛不痒发现就是晚期,常喝一水,胃慢慢变好摄取多糖一类的养胃物质,多糖又被称为低聚糖,是碳水化合物的一种,能有助于调整肠胃环境,能修复胃损伤,多糖能提供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而且容易被人体吸收,有利于胃黏膜的恢复,提高胃部抗炎性,抗菌抗毒,这种物质是绣球菌/粉独有的,可以喝水时加一点能清理肠道垃圾,抵御病菌对有机体的侵袭,加强营养吸收,从而更好地保护肠胃。
应减少饮食中的盐摄入,每日控制在6克以下。
应该改变传统的盐腌或熏烤等保存食品的方法,应广泛应用冷冻保鲜贮存。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多饮牛奶,新鲜蔬菜、水果和牛奶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它们可参与机体的修复,保护胃黏膜和机体的天然防病屏障,防止化学性致癌物质在机体内的合成,有利于机体的抗癌。
改变进食习惯和方式,饮食要有规律,按时进食,避免暴饮暴食,进食不宜过快,食物不能过烫,进食时情绪愉快,不抽烟,不饮烈酒。这些均有利于维护胃的正常功能,减少对胃的损伤而达到预防的目的。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gfangbj.com/sszl/5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