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肉不新鲜专家说,可能比菜市场的鲜肉更

在超市买肉的时候,冷冻肉好像始终低人一等。

有调查显示,在同等价位的冻肉和鲜肉里,80%的中国家庭会选择鲜肉。

冷冻肉真的不如鲜肉么?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蒋卓勤和广东省饮食文化研究会会长杨冠丰。

他们认为,市民偏爱鲜肉而不愿意买冻肉的主要原因是消费习惯以及消费误解。

冷冻肉安全卫生

能存放很久

首先,冷冻肉很安全卫生。因为超市里买的冷冻肉,一般都是屠宰后经过分割,直接放入低于零下18oC的冷冻库里。这时的微生物和各种酶几乎没有任何「喘息」的机会,就立刻「缴械投降」了。

分割好的肉被放在低于零下18oC的冷冻库里

冷冻肉能储存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冻肉全程都是在低于零下18℃环境下进行,极大程度上抑制了微生物的繁殖以及一些酶的活性。如果买回家直接放入冰箱冷冻室里,保持恒定低温,是可以储存很久的。

此外,作为规模化的工业产物,目前绝大多数冷冻肉都有着一系列严格的生产规范和安全标准。我们日常买到的冷冻肉制品的包装上会有食品安全标签,对生产厂家与产品信息都有明确标示。

冷冻肉存得安心,吃得放心。

冷冻肉从哪儿来?

市面上售卖的冻肉,主要有三个来源。

首先是国内大型肉类加工厂,比如专攻猪肉的河南“双汇”,或者是专攻鸡肉的福建“圣农”。这些厂家都有自己的养殖场。

其次就是国家储备肉。

年,为了保证特殊情况下肉类的正常供应,中国开始建立了储备肉制度,这就是“国家储备肉”。

这些储备肉常年冰封于--18℃以下的冻库中,每4个月会更换一次。

最后,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从畜牧业发达的国家进口的冻肉。

有人可能会说,冻肉的“身世”是清楚了,可冻肉真的营养肯定没有鲜肉好吧

其实营养价值相差不大

我们吃肉,主要是为了补充蛋白质。从相关文献可以看出,一次解冻后,的确会损失一点蛋白质,但其营养价值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

再说,现在技术日新月异,冷冻肉的冻结和贮藏工艺越来越先进,它与冷鲜肉之间的营养差异也越来越小啦~

那么,冷冻肉吃起来为什么没有肉味?

可能是冷冻技术的原因。

科学证明,动物被宰杀之后,会释放出大量的酶。进而把肉里面各种有机化合物分解成乳酸和磷酸。

现宰的肉,在酸性化学物质的作用下,肉质僵硬,不容易煮烂,味道还有些微酸,甚至会产生有害物质。

但冷冻肉一般经过严格“排酸”处理——在正规肉库,“排酸”是一门十分讲究的工艺。“现杀”的热乎乎的猪肉,会被妥善包装,放入一个叫做“预冷排酸室”的地方。

随后,室温会在24小时之内匀速下降到4℃,好让那些酸性物质(乳酸和磷酸)从肌肉中自行挥发。

准备排酸的肉

排酸两天后,这些肉会被放进低于-18℃的速冻制冷机器里,瞬间冷冻。

不过,平常我们的确会吃到一些柴如纸板,味如嚼蜡的冻肉。

同是冻肉,口感怎么差别这么大?

其实,除了肉的品种问题,冷冻环节的技术非常重要。

武汉肉联的黄经理在接受采访时,揭开了这个秘密。

现在冷冻技术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无霜风冷,一种是有霜直冷。

在无霜风冷的技术之下,肉质里的水分快速生成非常微小的冰晶,几乎不会破坏肉的细胞,这样的肉即便经过长时间冷冻,解冻后也能保持原汁原味。

有霜直冷的技术,则可以想象成慢速冷冻。

这样的结果是肌肉里的冰晶“佛系生长”,慢慢变大,以至于最后压破了肌肉的细胞,造成肉汁的流失。

这样的肉解冻之后,当然又柴又没味道了。

冻肉不好吃,还有一部分原因是线下销售、储存环节的问题。

超市的冷柜门反复开开关关,很难保证恒定的低温;菜市场里的那些卖不完再拿回去重新冰冻的肉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说,不好吃,不新鲜,真的不是冻肉的原罪。

部分内容源自:丁香医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gfangbj.com/ssfy/718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